OCTYPE html> 茯苓有什么功效?_华西新能源网

茯苓有什么功效?

茯苓功效: 利水化湿,健脾和中,宁心安神。主治小便不利,水湿停滞;食少闷胀,恶心、大便溏薄;痰多咳嗽;以及心悸失眠等病症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临床应用

1) 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水肿腹水。

2) 治疗胃肠炎轻症。

3) 治疗体虚乏力。

4) 治疗消化道癌症以扶正抗癌。

5) 治疗失眠轻症。

临床体会

1. 茯苓的故事

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茯苓在古代有许多传说,《史记》作伏灵,认为松树下面由神灵之气伏结而成。“盖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,故谓之茯灵、茯神也。《仙经》云茯灵大如拳者,佩之令百鬼消灭,则神灵之气,亦可征矣。俗作苓者,传写之讹尔。”

《本草纲目》又记载,“《淮南志》言千年www.nfysw.com之松,下有茯苓,上有菟丝。”“《龟策传》云: 茯苓在菟丝之下,状如飞鸟之形。新雨已霁,天静无风,以火夜烧菟丝去之,即篝烛此地罩之,火灭即记其处,明乃掘取,入地四尺或七尺得矣,此类今不闻有之。”“时珍曰下有茯苓,则上有灵气如丝之状,山人亦时见之,非菟丝子之菟丝也。茯苓有大如斗者,有坚如石者,绝胜。其轻虚者不佳,盖年浅未坚故尔。”

这反映古人认识和采掘茯苓是非常艰难的,并且还带有神秘色彩。

茯苓为寄生在松根上的多孔菌植物,中间有松根,松树附近地面有白色的菌丝,古代误以为是菟丝子。到明代李时珍时代,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。

2. 关于茯苓的功效

茯苓有健脾等多种功效,都一一被药理研究所证实。

(1) 健脾和胃 反映的是调节消化功能的作用。

(2) 健脾益气 反映的是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。

(3) 健脾化湿 反映的是调节水盐代谢的作用。

(4) 健脾利水 反映的是利尿作用。

(5) 安宁心脾 反映的是镇静作用;

(6) 调和肝脾 反映的是保肝降酶作用。

3. 关于治疗水肿

茯苓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利水药。利水和利尿是两个意思相似相近而又不同的概念。利水是调节水液,通调水道,去除多余的水液,包括蠲饮、利尿与缓和的泻下。有肺、脾、肾、三焦、膀胱、大肠、小肠等脏腑参与。利尿的意思是增加小便,排出水液,消除肿胀,范围要窄一些。

茯苓健脾利水,调节水液,其利尿作用和临床效果都是很弱的。茯苓单味药水煎服对没有器质性疾病而有水肿的人能提前排尿,尿量也会略有增多。对已经患有心、肝、肾慢性疾病,功能减退而水肿的患者,茯苓单味药是看不出利尿效果的。即使中药复方利尿也是比较弱的。药理提示茯苓具有弱的利尿作用,茯苓素可调节体内的水盐代谢功能。这与中医对茯苓的观察和理解是一致的。

4. 关于治疗脾胃病和保肝

中医传统治疗脾胃病和肝病的许多方剂中大多有茯苓,而且大多作为臣佐药配伍使用的。治疗脾胃病有两种情况,其一健脾和胃,以加强消化功能,属调理康复范围。其二是治疗脾胃病症。对于轻的胃肠道炎症、溃疡,有胃不舒、恶心,轻的腹痛、腹泻,在复方中使用,可协助主药以调节胃肠功能,加强治疗效果。

治疗肝胆病方面如逍遥散,蒿芩清胆汤中,茯苓也是作为臣佐药配伍使用的,调和肝脾,利水化湿。药理提示茯苓多糖具有保肝降酶作用,用以加强保护肝功能、调节胃肠功能和利尿。这对于治疗肝胆疾病是符合的。

5. 关于提高免疫和抗癌

茯苓健脾的含意,除了加强消化功能外,还能提高免疫功能。既能提高细胞免疫,又能提高体液免疫功能。其有效成分为茯苓多糖,尤其是羟乙基茯苓多糖。因此在许多中医补益调理的方剂中大多有茯苓。

茯苓又是一味没有毒副反应的抗癌药,具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,能抑制癌细胞DNA的合成。其有效成分为茯苓多糖和茯苓素。所以茯苓是一味扶正抗癌药。

6. 关于茯苓治疗痰饮病

茯苓化痰饮,在治疗痰饮病的苓桂术甘汤中茯苓似乎是主药。由于《金匮要略》经方上放在第一位,所以一致公认茯苓为君药。可是临床上茯苓是解决不了肺支气管的痰液,胸腔积液的;即使是腹水和水肿其利尿作用也是很弱的,也是解决不了的。方中桂枝的利尿消肿,蠲饮化痰在临床上要比茯苓强多了。实际应用上,应该桂枝是主药,是茯苓、白术配合桂枝。桂术苓草四药,与四君子汤参术苓草四药是相当的。大剂量茯苓其利尿作用可加速水液的排泄,对减轻肺水肿是非常有利的。

两千年前的古人留下的这份医学遗产是非常宝贵的。由于是经典,谁都不允许怀疑。即如苓桂术甘汤,君臣佐使的排列顺序,是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,也是不允许怀疑的。这是后人思维方法上的局限性。

7. “温药和之”理解的争论

“病痰饮者,当以温药和之。”“苓桂术甘汤主之,肾气丸亦主之。” 这是《金匮要略》上提出的痰饮病一个重要的治疗法则。后人解释为痰饮病的治疗总纲,甚至提出痰饮病必须使用温药治疗。这是对经典的片面理解。

《金匮要略》痰饮病篇共有14张主方,其中有6张方剂的用药属于温法,6张方剂的用药属于清法,2张方剂是温清并重的。这说明《金匮要略》上是温法清法并重的。由于两千年前古代书简的文字比较简略,写了这点,漏了那点,是常有的,要全面理解其内容。

“温药和之”的理解应为使用温性的温和的中药来调和和保护脾胃,以缓和某些烈性中药的不良反应。如痰饮病篇中用甘草、大枣、白术、半夏、茯苓等温药,以缓和大黄、芒硝、防己、甘遂、芫花、大戟等烈性药的胃肠道反应。

清初喻嘉言《医门法律》中就提出痰饮病当以清法为主。他指出,水饮本为寒邪,但为火所蒸,如温泉那样成为热水。这种观点是从临床实践中观察而来的。就以痰饮病的代表性疾病,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,肺心病而论,不同的阶段,确实是有寒有热,使用不同的方法,应该是温法清法并重的。‘温药和之’应扩大理解为使用温和的药来调和和保护脾胃,缓和某些中药的不良反应。

温法的六方为苓桂术甘汤、肾气丸、小青龙汤、小半夏汤、小半夏加茯苓汤、五苓散。清法的六方为甘遂半夏汤、十枣汤、木防己汤、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、厚朴大黄汤、己椒苈黄丸。温清并重的二方为泽泻汤和大青龙汤。(附方七张未计其内)。

8. 关于安神

茯苓和茯神过去曾一度分为两味药的。安神用的是茯神,现已合并为一药。在著名的安神方剂,如酸枣仁汤、天王补心丹、归脾汤中,用的都是茯苓,并均作为臣佐药配伍使用的。可见其镇静作用也是比较弱的。

标签: 利尿作用 茯苓多糖 苓桂术甘汤

Python 五分钟绘制漂亮的系统架构图
<< 上一篇
“反洗钱”监管继续加强 这三家机构被罚合计逾1.34亿-环球实时
下一篇 >>
  • 精心推荐